本帖最后由 无水的海 于 2015-07-10 08:40 编辑
各位童鞋们大家好,恬不知耻的楼主又来了(那啥上次的远古坑就不填了吧

)。本来这个帖子应该是没有的,毕竟楼主的主业是拆机而不是写评测嘛。问题是一周用下来,MX5让楼主总觉得有些想说的东西,不愿意就这样直接拆掉(去年MX4就直接拆了嗯),想来想去,还是拆机之前先发一个体验报告,也算是给各位观望中的童鞋们一点儿参考,如果真能的话。
开头直接写结论,想偷懒或者没时间看(或者愿意直接迷信楼主)的童鞋,后面都可以跳过啦!结论:MX5和上一代MX4和4PRO给人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这是一台更加成熟的产品——就像一个疲于奔命的人总算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以后的产物。可以说MX5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但是往往最终决定一个产品能否成功的是它有没有突出的缺陷,而就楼主一周的体验来看,MX5在这方面做的是自M8一来最好的一次。实际上,MX5在很多无法表现在参数上的地方,明显做了深入的开发和调整,最终让MX5用起来让楼主觉得很舒服,但又说不出到底是哪儿舒服,而这正是一个成熟产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也意味着MX5终于开始实践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但是很少有人做到的那句话,那就是忘记参数体验至上,硬件配置为用户体验服务。
老实说这个体验的确是挺难写的,因为这段时间楼主用下来的感觉就和刚刚说的一样,觉得舒服,但是又始终找不到究竟是哪儿舒服。下面的体验楼主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各位凑合着看看吧。
先来说说外观。现在的触屏智能机正面能设计的元素并不多,但是MX5在正面依然有两个地方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是屏幕比例换成了16:9。应该说在之前的产品上坚持15:9的理由都是没有错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屏幕尺寸越做越大以后,15:9所导致的宽机身会越来越难以操作。5.5寸的4PRO单手操作的时候已经比较痛苦了,而这一代光MX5就已经到达了5.5寸,未来的5PRO一定会更大,因此换为16:9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事实上MX5在单手使用时的确要比4PRO舒服不少——这并不全是16:9的功劳,但是16:9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就好比note用起来也要比4PRO舒服一样。可以猜测,未来的MX系列,可能不会再坚持15:9了,让我们和过去说再见吧。
另一个变化就是Home键。带指纹的机械Home键时从4PRO开始引入的,而MX5上,这个键从圆角矩形造型改成了长圆造型。不要小看这个造型的改变,这直接导致了MX5的正面看起来要比4PRO更加时尚年轻。4PRO接*方形的Home键总给人以一种庄重正式的商务感,但是4PRO的整体设计又没有做到商务范所要求的档次感,因此4PRO在造型上看会有一种割裂感,这个问题在MX5上就解决了,靠的就是一根弧线的变化而已。在楼主用MX5的前两天,就已经被两个人在路上搭讪,问楼主你用的是什么手机了(楼主才不会告诉你们其中一个还是个萌妹子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MX5的正面设计还是很讨好眼睛的。
Home键的手感倒没什么改进,依然还是清脆+短键程。实话说,如果可以把Home的手感调节的更软一些,键程更长一些,手感会更加舒服,现在这个和4PRO一样,按起来体验并不够好。不过音量键和电源键的手感倒是不错,手感很清晰。顺带一提,个人感觉MX5电源键做到侧面不算个好主义,本身MX5用的时候就很少会去用电源键(点亮和锁屏都靠Home),放在侧面,在拿机器的时候反而容易误操作,楼主就有一次没发觉的就把机器给捏重启了,后来才想起来应该是压到电源键了。不过这个东西仁者见仁吧,也有很多人说改到侧面更好用了就是。
机身侧面的弧线,实际上从MX4开始,每出一台新机器,都在从尖锐往圆滑方向调节,MX4的侧边弧线是很激进的切角,4PRO稍微圆润了一些,到了MX5,终于和note2一样,变成了接*于半圆的弧线——很接*iPad的弧线。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内部空间利用率更高,因为有更多的*面区域可以用来放电池和其他的零部件,而且随着机器变大以后,半圆形的侧面弧线给手的压力也更小,所以MX5的手感要明显好过MX4和4PRO,尤其是当你不是托着手机用的时候。美中不足的是,正面为了体现金属质感,做的那一圈钻石倒角是不是有些太宽了,以至于本来可以十分圆润的手感,到了倒角那里突然就变得割手。楼主有些怀疑如果可以把倒角做细一些,大概做到GS6那个水*,会不会更好一些。
之前提到了MX5的手感很好,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机身变薄了——这一代机器的厚度只有7.6毫米,虽然在2015年并不算是超薄,但是至少也进入了比较薄的行列。与之配合的,整机也采用了今年主流的金属一体化机身。这所带来的质感和手感的提升是突飞猛进的——MX5拿在手里,你会有一种好像拿着一个缩小版iPad或者iPod touch的错觉,而即便是只看背面,金属材质带来的档次感也是4和4PRO的塑料后盖所无法相比的。可以说MX5在目前2000块档次的机器里,后盖的质感终于已经进入了较好的那一个层次。
而MX5在处理天线分割线上的设计,先不去评价好坏,是很巧妙的。实际上MX5背面上下两块并不是塑料——当然也不全是金属,而且它们和机身也并不是分离的。具体的结构楼主会在拆机帖里分析,这里只就不说了。这两部分喷漆的好处在于,由于它们会和你的掌心直接接触,漆层相对于金属而言,多一点柔和,少一点冰冷,会更舒服一点。坏处自然就是色差了。虽然MX5的喷漆部分和金属部分的色差并不大,但是依然会有一点微妙的区别——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种微妙的区别是刻意为之,但是楼主更相信是为了良品率。不过这个色差是和观察角度有关,正面看并不大,测看就会比较明显。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那两条分割线的确很刮手,因为喷漆部分比铝合金部分稍微高了一点点,因此如果从金属部分往喷漆部分摸的话,会有明显的被刀刮的感觉。这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沟槽里容易留下赃物,另一方面是高出的部分是塑料材质,长期之后可能会崩角或者漆层脱落,这个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但是这两条槽的确有些影响背面的手感。总体来说,楼主对于MX5背面的感受是满意又不满意。满意的是金属Unibody带来的档次提升很明显,不满意的是上下两部分的设计和处理依然让人觉得不够优雅,有割裂感。可能对于一台1799的手机而言,这样的要求有些高?希望5PRO可以处理的更好一些吧。
回到正面,楼主这次拿到的是一台白色的机器。MX4的屏幕点胶工艺设计一直都争议不断,尤其是白色机器,基本都是负面评价居多。MX5终于取消了这个设计,改为了一圈带弹性的玻璃纤维包边。这个设计改变带来的视觉提升是巨大的,这一代MX5的正面显得非常干净精致,即便是再*距离的观察也不会有任何粗糙的感觉。相当好的改变。
总体来说,MX5拿在手里的感觉是很舒服的。厚度、重量、质感、手感不说都恰到好处,至少也比较均衡。外观就不说了,下面楼主来说说MX5身上估计争议最大的东西:这片屏幕吧。
其实当机器刚刚到手的那一刻,楼主就确认了一点,这片屏幕一定会带来很多口水,因为它的白色实在是太准了,准到绝大多数用户一定会觉得它太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对于任何显示相关的设备,包括摄影拍照在内,我们都需要给它定义一个白色。目前业界通行的标准是用某个温度的黑体所发射的光辐射作为白色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符合我们对自然界的观察,毕竟太阳本身就是一个高温黑体的良好*似,它所发出的光线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某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而这个温度,目前使用的最主流的标准是6500K,也就是说不论是拍照、摄影、电影电视制作,还是监视、显示、印刷,大家都用6500K作为白色的标准——而6500K的白色,很接*自然光的颜色,自然光实际上是黄色的,因此6500K标准下的白,实际上的确是略带黄色。
色温越高,颜色越蓝,色温越低就越红,白炽灯的光色大概是3000K左右,实际上就非常黄。但是色温这个概念毕竟只是拟合,大部分手机的液晶屏幕用的都是白光LED做背光,这会导致实际上根本无法用某一个色温去对应它实际的白点,所以同样的色温,你可能你会觉得偏青、偏绿、偏红等等。
而MX5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白色非常准,楼主用校色器读取的结果是6570K,非常非常接*标准的D65白。也就是说你在MX5上看到的白色,就是作为行业标准的白,而MX5的色温调节也是非常精确的在调节不偏色的白点,所以你是无法把MX5的屏幕调的偏绿、偏红的,因为它只能从黄到蓝,完全拟合色温。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觉得MX5的屏幕黄?其实主要是*惯问题,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手机屏幕,9成以上色温都偏高。楼主随便测了几台机器,苹果手机的白色色温大约在7200~7400K左右,比标准高了1000K不到;1+手机的屏幕色温大概在8900K左右,比标准高了2500K左右,MX4和4PRO的色温大概在7600K~8000K左右,比标准高了1000~1500K;华为P8的色温在8500K左右,比标准高了2000K。最夸张的是SONY的Z3,默认色温超过10000K。如果以6500K的标准来看,这些手机的白色其实都是淡蓝色,因此当你看*惯了淡蓝色,并且认为它就是白色的话,再回头看标准的6500K白,自然会觉得它是黄的。这并不代表MX5的屏幕颜色有问题,你只需要稍加*惯,你会发现这样的白色更准。
顺带一提,楼主还测试了几台笔记本的屏幕,基本都在8000K左右,也就是说,大家*时看过的未校正的消费级产品屏幕,色温普遍都是偏高的。因此会不*惯6500K的MX5。
这实际上是这一代三星AMOLED的设计特点。如果有机会的话,各位可以去找一台GALAXY S6或者GALAXY NOTE 4,把它们的屏幕调成专业模式,你会发现此时这两台机器的白色也是非常准确的6500K,你就会发现,它们也很黄,但是这两台机器在专业模式下的颜色,从各大机构的评测里都能发现,是手机里最准的,没有之一,甚至可以勉强拿来做专业领域的参考。由于楼主常年都是看校正过的显示器(楼主的显示器色温6600K左右),因此第一眼看到MX5的屏幕就感觉十分舒服,也希望各位可以尝试去*惯一下,因为这毕竟不是要去*惯一个错误的东西,而是去*惯一个正确的东西,这样的*惯还是有意义的。
解释了偏黄的问题,楼主还想再多说几句。其实在两三年前,楼主是非常不喜欢AMOLED的。当时的AMOLED,亮度低、色彩差、寿命短、功耗大,楼主曾经在私下跟人吹牛的时候不止一次的说,只要是AMOLED,都不会考虑。但是这几年来三星一直在用*乎于一根筋似的劲头去研发AMOLED,问题一个接一个的解决,一直到这一代MX5和GS6所使用的面板,楼主突然发现已经很难挑出它还有什么问题了:最大亮度可以超过600cdm2(MX5没有提供);最小亮度可以低至2cdm2(曾经AMOLED最小亮度都能瞎眼);黑色终于变成彻底的不发光(曾经AMOLED的黑色能看到斑纹,代表作是MOTO Razr);纯色的干净程度大为改善(NEXUS 3那像是湿抹布擦过一样的色斑);色准的大幅度提升(看看GS2、PSV吧);调整亮度的时候,色彩漂移*乎于消失(早期GS2只要不是最大亮度就发绿,HTC G7和PSV是发紫);Pentile劣化画质的问题也大幅缓解(三星至少换过三种排列,而且分辨率提升到2K级别,再也看不出了)。甚至连AMOLED的功耗问题也在一步步解决,GS6那片5寸2K的AMOLED屏在全屏白色最大亮度的时候,功耗只有1.2W,已经低于液晶面板了……可能唯一的黑点只剩寿命和长时间固定画面下的残影了,但是这个年代的手机只要能用一年,再撑一年,不也差不多该换了么?寿命问题真的不一定是问题。
所以,到了今天,即便是楼主,也必须要说,AMOLED已经可以做到全方面压制液晶,成为目前移动设备所能用到的显示效果最好的屏幕。三星有能力把手机上的AMOLED做到完美,也几乎做到了——在displayMate的测试里,只有GS6和NOTE4做到了所有测试项目全都得到Excellent评价,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但是MX5的这片AMOLED也并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色域调节:MX5的屏幕虽然白点默认是准确的6500K,但是色域却直接做成了100% NTSC,这就是为什么刚刚楼主一直都在说白色,而不提颜色的原因。NTSC色域是一个很古老,而且已经*乎被淘汰的色彩空间,目前互联网时代我们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彩色素材所使用的色彩空间都是sRGB,这个色彩空间要比NTSC小很多,100%的sRGB大约只有70% NTSC左右。为什么GS6和GN4的颜色测试结果那么好,是因为它们在专业模式下,会把屏幕的色彩空间调节为100% sRGB,而这点是MX5没有做的,这就造成当你用MX5去看以sRGB色彩空间为标准创作的作品时,依然会有色彩过饱和的问题——和MX4一样。这样的过饱和的色彩会在某种程度上讨好眼睛,但是对于一片已经把白点做到6500K的屏幕来说(6500K白点本身并不讨好普通人的眼睛),有一些自我矛盾的意味在里面。因此楼主希望在未来的系统里可以提供一个选项,让用户自行选择究竟是使用全色域,还是使用sRGB色域。
其次,就是MX5这片屏幕的最大亮度依然显得有些低。标称350cdm2,楼主实测为334cdm2,基本达到标称,但是在户外环境看始终还是有些不够亮。当然,GS6在非自动模式下,能够调出的最大亮度也差不多是300cdm2左右,但是GS6在自动模式下可以做到接*600cdm2的恐怖亮度,这个模式MX5并没有提供,可能是担心损伤面板寿命的缘故。
再次是可视角问题。由于AMOLED制作工艺的问题,现在AMOLED屏幕的可视角反而不如顶级液晶屏,虽然亮度衰减要轻微的多,但是随着视角的增大,色彩偏移会大过目前顶级的液晶屏,而到了超过150度的视角下,屏幕会整体偏青/偏红,接*180度时甚至会出现彩虹一样的色彩。不过好在一般人也不会用那么大的视角去看,所以虽然是问题,倒也不算是个大问题。
最后是一个非常小的*病,可能是楼主比较在意,那就是MX5的屏幕可能因为刷新速度的问题,果冻感比较明显,具体为在垂直拖动的时候,会感觉整个显示内容在被拉伸/推挤,像果冻一样变形,横屏时则是来回倾斜。这个问题在高分辨率面板上都比较明显,例如高分辨率的iPad,但是在1080p的屏幕上效果也如此明显,不知道是否有方式可以优化一下。
顺带一提,MX5的屏幕因为更薄,视觉上显示的图像更像是浮在玻璃表面,而触屏灵敏度的上升,外加Android 5的优化,MX5在拖动的时候画面延迟要明显小过之前的产品,感受上“跟手”的感觉要好很多。至于屏幕黑边问题,楼主手上这台是白色样机,可以说黑边控制的是很到位的,虽然可能比去年前几批极限黑边MX4要宽一点,但是放在目前所有的手机里,MX5的黑边控制依然是最好的,可能没有之一。想买白色机器的童鞋可以不用太在意这个问题,你找不到更好的。
屏幕就说这么多吧,如果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各位看官尽情回帖讨论,楼主下面来说说系统流畅度。
微博上有员工说,MX5流畅的不像一台魅族手机,对此楼主表示,虽然这句话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是MX5用起来的确很流畅。不论是应用启动、切换,还是滑动、加载,MX5基本都可以保证反应速度跟得上你操作的速度,你不会去等它完成操作。实际上,最大的改善并不在于绝对速度有多快,而是MX5更不容易卡,这点恰恰是MX4没做到的。去年的MX4,绝对速度也很快,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终给用户的感受是夹杂着*乎于停止的卡顿的流畅,整体体验并不好。而MX5的快是完全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的,游刃有余的感觉,会让你用起来很随意,真正的是去用一台机器,而不是再等着机器响应你的操作。这也是舒服的来源之一。虽然是上市版的系统,但是整体没发现明显的bug,系统的稳定性也比较好,这有助于让第一批购买MX5,或者那些买回去就用一辈子不升级系统的用户,一开始就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体验,不会对产品留下负面印象。目前楼主用下来,系统唯一有一点卡顿的地方就是打字时,如果输入速度比较快,偶尔会出现一秒左右的键盘响应速度跟不上的情况,好在并不会和早期4PRO一样直接丢失输入。
系统其他的地方,毕竟4.5.2系统目前基本大部分机型都推了,功能大家都有体会,楼主就不多说了。续航和发热,因为楼主并没有重度使用,只是用来挂个QQ、看看网页和论坛,在不插SIM卡,持续连接WIFI,8小时使用,其中2个半小时亮屏的条件下,消耗了30%的电量。楼主开的是高性能模式,这个续航应该说是可以让人满意的,虽然也算不上有多顶级。发热方面,在日常使用条件下,机身最多也就是温热,不会有热甚至烫手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毕竟续航不差的情况下,发热不可能大。
值得一提的是快充。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虽然不起眼,但是当你用过以后楼主相信你就再也回不来了。从22%冲到76%只用了29分钟,达到了官方的宣传,意味着即便出门之前才想起来充电,15分钟也足够冲很多电量进去。
当然,需要明白的是,快充的半小时50%,并不是说无条件50%,而是在电量较低的时候可以充50%。因为锂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式限制,实际上这个50%是指在恒流模式区间的充电速度,也就是说,你可以半小时从0%充到50%,或者从20%充到70%,但是不可能从50%充到100%。这点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在快充的时候机身会有明显发热,楼主测试下来,环境温度大概25度的时候快充,机身温度可以达到40度。这是正常的发热,因为快充的时候整机充电功率接*15W,不发热是不可能的。电子产品内部都有温度检测和保护,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会自动降低充电电流,所以不需要担心快充发热有没有危险,尽情享受就行了。
最后楼主来说说相机。MX5的相机和MX4相比在硬件上并没有什么变化,CMOS依旧是IMX220,这也就意味着MX5依然要采用*时预览,拍照时切全分辨率的模式来工作,快门延迟无法消除。但是MX5的成像延迟要远远低于MX4和4PRO,接*SONY Z3的水*,也就是说,延迟存在,你能感觉到,但是并不会太过于影响你的拍照体验,尤其是白天的时候,拍照体验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如果你愿意牺牲一点点画质,把分辨率调到小,那么MX5也可以和4一样,变成主流的0延迟快门,得到点一下就是一张的拍照体验,非常流畅。
照片回放也比4和4PRO好很多,基本不会出现那种拍完了想看一下,点进去等5秒照片才出来的情况。相机应用的启动速度也要比4和4PRO快很多,抓拍也是有可能的了。可以看出,虽然硬件没有变化,但是软件优化依然可以大幅提升使用体验。
画质方面,MX5依然没有提供手动白*衡选项,但是自动白*衡的准确性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比较可靠的,除非画面有大面积黄色部分,会导致整体白*衡偏蓝,这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测光和曝光很到位,在各种光线条件下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曝光,尤其是在晚上大光比场景,几乎不需要重新测光,直接就可以拍。自动模式的最大ISO会到2500左右,此时画面的噪点比较严重,但是依然在可接受范围的下限附*。但是在日常的100左右的ISO时,MX5的照片依然会有一定的噪点,这种校调和对于画质的理解有关,并不一定是坏事,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会去看2070万像素下100%的照片,缩图以后那些噪点就很难看到了。
MX5最大的改变是对于画质的理解。在MX4和4PRO上,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照片,实际上施加了比较严重的锐化和对比度增强,这种处理会让照片看起来清晰,但会严重影响色彩过渡的层次感。在MX5上,这样的倾向得到了修正,可以看到,MX5的调节风格是倾向于尽量保留细腻的色彩和过渡,对此会稍微牺牲一些降噪,锐化也调的比较低。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可能第一眼会觉得不够“清晰”——在不少媒体评测里都有这样的评价,但是你只需要在任何修图软件里稍微做一点儿锐化,就可以得到那种“清晰”的照片。要知道,已经做过锐化的照片你是无法还原的,所以MX5的照片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而即便你不打算修图,简单的缩小一下,效果也会变得很好。用MX5拍出的照片,你可以发现更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不像过度锐化的手机照片那种一片*面的感觉——比如HTC M8。这样的照片其实才是更好的出片风格,GALAXY S6也是这种风格,只是因为定位更高端,各方面做的都要更好一些。GS6所提供的细腻的色彩和丰富的过渡,已经超越了手机范畴,让手机拍照第一次有了相机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楼主非常喜欢,也希望后面MX5 PRO可以做到的。
来三张样片: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是激光对焦。这个东西的原理在这个帖子里楼主就不解释了,单纯来说一下它所带来的体验和限制吧。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MX5的激光对焦系统,生效范围最多不超过半米,因此它只能加速半米范围内的对焦,对远景的对焦速度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可能很多朋友拿出机器随手对着外面一拍,然后发现,对焦速度也没变快啊,激光对焦什么东西,这的确是超出了激光对焦的能力范围。
那么激光对焦最大的提升是什么方面呢?楼主用下来主要是两点,首先是对于*距离物体的对焦速度大幅度提升。举个例子,你想拍一张名片或者一个快递单,当你拿出MX4的时候,打开相机,对准名片,你可能要等一秒左右,系统触发自动对焦一次,才会清晰。然后一旦你手机和名片的距离稍微有一点变化,拍出来可能就会糊掉,或者你需要再去点一下屏幕重新对焦,使用体验比较坑爹。但是MX5的话,当你点开相机应用,把手机对准名片的时候,相机就已经完成了对名片的对焦,然后不论你怎么改变手机和名片的距离,焦点会始终锁定在名片上,你需要做的只是按下快门,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这是一种非常非常舒服的体验,对于手机而言,最难的就是*物对焦,因为超过2米外的物体实际上都是在超焦状态,怎么拍一般都不会模糊。MX5的激光对焦系统,可以做到当你想拍一朵花的时候,拿出手机,打开相机,对上花就可以按快门,不需要再点屏幕对焦;当你想拍一只猫的时候,拿出手机,打开相机,对着猫就可以按快门,不需要再点屏幕对焦。而且激光辅助系统带来的连续追焦能力,即便花和猫是动的,你也不需要担心是不是会丢失焦点的问题,只要按快门即可。这最少也可以节约两三秒,甚至十多秒的时间,而很多时候一瞬间的拍摄欲望,也就只有这两三秒。激光对焦对于*物对焦的提升,可以说极大提升了MX5的拍照能力。
第二个提升的是对于场景变换下的重对焦速度。当你用MX5拍照片的时候,如果你突然从远景切换到*景,或者场景内突然进入一个*物,MX5会用你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立刻对焦到新出现的*物上,几乎没有延迟。以往对于这种场景,MX4和4PRO的反应速度是非常慢的,等个5秒毫无动作也是常有的事情,以至于你需要在单手持机的时候再费力去点一下屏幕强制对焦。MX5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但是激光对焦也并不是全能的。MX5虽然从远景切换到*景重对焦速度快如闪电,但是从*景切换到远景的时候速度就要慢很多很多了——虽然和4/4PRO比依然还是很快。因为IMX220毕竟没有相位对焦系统,当*景切远景的时候,激光对焦系统失效,此时MX5只能重新触发一次标准的反差对焦,结果就是你突然从*物到远景,MX5会在大约1秒后直接重新对焦,这会再消耗大约半秒时间,虽然也并不长,但是和*景的行云流水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在*景拍摄时,点了一下屏幕重新测光,此时MX5依然会触发一次普通对焦,完全无视激光对焦系统,于是这次对焦就会感觉非常慢。为什么要重新对焦一次呢?楼主不是很明白。最后就是,激光辅助对焦系统只在拍照预览时起效,视频拍摄时这个系统是不工作的,这实在是显得有些可惜。
实际上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没办法优化。例如第一个问题,如果系统检测到激光辅助线消失,那么就可以判定为进入远景模式,此时不要触发普通对焦,而是直接把镜头组推到超焦点,再做一个极小范围的确认,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景往远景切时的重对焦速度。第二个问题,在激光对焦起效的范围内,点击屏幕触发的对焦引入激光辅助提速即可。当然,这只是楼主的想法,实际上不一定有可行性,因为毕竟楼主不是做这行的,说错了也希望攻城狮不要喷我。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是更换CMOS,引入相位对焦系统,但是目前为止支持相位对焦的2000万级CMOS只有IMX230一个,而这片CMOS对ISP的压力太大,以至于目前用了这片CMOS的手机,没有一台有能力用出IMX230的优势,最终也还是当一片支持PDAF的IMX220,走预览切模式的套路。要知道IMX230的绝对画质是不如IMX220的,它的缺点都需要用速度来弥补,而IMX230最大的进步就是速度。所以假如无法发挥出IMX230的速度,就为了PDAF就用它,所牺牲的东西就显得有些不划算,也浪费了这片CMOS。
总体来说,MX5的拍摄体验,楼主是很满意的,不论是2070万像素拍细节,还是500万像素拍随手,尤其是在激光对焦的帮助下拍花花草草,用起来都很舒服。
好了,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楼主就不继续吹了,如果对MX5有兴趣的,可以去专卖店体验一下,毕竟这些感受只是楼主自己的主观喜好,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不过楼主认为,MX5是一台成熟的手机,没有大的闪光点,但是每一个方面做的都不差,没有明显的缺点,还有一些很贴心的小细节。为什么iPhone能这么多年统治业界,并不是依靠它有多么厉害的功能或者不得了的卖点,靠的反而是均衡——可能每个方面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没有弱点,不管谁在用,怎么用,都能稳定可靠的表现出高水*的体验。这恰恰是Android手机,尤其是国产Android手机大部分都做不到的。很多机器空有卖点,超高的规格、超薄的设计、超大的电池,但是最终存在的短板会影响整机的体验。如果你想要做一台中高端机,最重要的其实是不能有缺陷,MX5明显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让楼主非常期待MX5 PRO。
好,就到这里吧,下周开始楼主就要把这台MX5大卸八块了,各位不要错过,这次楼主尽量保证不坑!
补充内容 (2015-07-10 01:10):
咦我的图都到哪儿去了?
补充内容 (2015-07-10 22:52):
噢我的图都回来了!